当前位置: 首页>美食达人 >

“医”路前行,一路绽放

2023-04-11 17:05:33 来源: 信息时报

一个普通的周五,在广州诺曼数字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内,记者等了一会儿,丁焕文携带着手提电脑匆匆来到,每天在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中来回切换的他,实在太忙碌。据悉,前一天他完成了两台大手术,晚上9点检查完病人情况才安心回家,当天采访结束,他又赶往肇庆市怀集县会诊、指导一个复杂的病例手术。在骨科领域深耕近四十载的他,治好了无数病人,并将多年临床经验汇聚在树蚁精准外科云辅助系统中,服务于课程教学和临床手术,助力骨科数字化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日前,“树蚁智能数字精准医疗”项目荣获第三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在其“荣耀簿”上又添一笔。

丁焕文,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聘教授、骨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5项、立三等功1次。教学成果奖4项。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

从军学医定初心

1981年,16岁的丁焕文通过高考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一入学便穿上了军装。1986年,丁焕文被分配到新疆军区31分部273医院外二科,当时外二(骨科)恰好也是他喜欢的方向,从那时候开始,他成为一名骨科医生。1991年,丁焕文到第三军区大学深造,师从知名骨科专家何锡煌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丁焕文来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今南部战区总医院)任职,同时开始了其与数字化精准骨科医疗的故事。

丁焕文1981年入伍,2018年退役。受访者供图

丁焕文记得,1994年初次接触到3D动画,那时他常和朋友们探讨如何用3D动画的形式把手术过程显示出来,这样一来,手术治疗能更精准,病人也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更清楚。“当时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没有办法实现,但是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直到2000年,广东省一个关于股骨头再生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交由丁焕文负责,最终成功摸索出解剖结构、病变结构三维重建和股骨头骨软骨复合组织再生方法,也初步实现了他在6年前的设想。

推动骨科手术数字化发展

怀揣着推动骨科手术数字化发展的目标,2003年丁焕文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读博,与众不同的是,他攻读的是工学博士,师从王迎军院士。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丁焕文研究出3D建模、骨科手术3D设计和虚拟仿真、个性化手术导板、修复体CAD设计与3D打印制作等方法,实现了骨科手术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丁焕文参与第三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2004年,丁焕文完成了第一例数字化精准骨科手术,这也是全国首例。他还记得,那是一名来自江西的病人,患髌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要把多余的骨头切掉,再把将髌骨复位拼接、固定。手术前期,丁焕文带领团队进行3D建模、手术仿真模拟等,设计了一整套手术方案,同时为该患者CAD设计和3D打印了个性化手术导板,最终手术顺利,病人恢复得很好。这是数字化技术首次在骨科手术中落地,取得了重大疑难高风险手术可以先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仿真手术和借助3D打印技术将体内看不见、摸不着的骨头完成实体化等两大进步。

3D建模、手术导板、手术仿真模拟、XR显示……在丁焕文的手术方案中,总会比别人多些细致准备的功夫。从第一年的4例手术到今天,丁焕文已带领团队开展数字化精准骨科手术6000余例。

丁焕文参与第三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开发树蚁智能数字化精准外科云辅助系统

在数字化精准骨科手术的帮助下,很多病人得到了更好的治疗。丁焕文记得,一位孩子患有先天性半椎体畸形,他通过手术三维设计向孩子母亲介绍手术方案时,那位母亲激动得跪地表达谢意;一位因强直性脊柱炎而脊柱侧弯卧床10多年的男子,在第一次手术后终于可以行走,开心地在病房走廊走来走去。那时候,丁焕文想:“一个让医生和病人都认可的事情,需要好好地往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018年丁焕文创办广州诺曼数字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时报记者 何碧媚 摄

2018年,丁焕文从部队退役,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从事教研工作和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同年,他创办广州诺曼数字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树蚁精准外科云辅助系统;2019年建立手术设计队伍,开始为临床服务;2020年开始,系统为医学教学提供服务。

虽然常说心灵手巧,但在手术台上,再巧的手都会有误差。丁焕文介绍,开发树蚁精准外科云辅助系统的初衷是辅助临床手术。医生通过系统,可以构建虚拟三维手术设计场景、获取手术方案、设计和打印特殊手术器械等,更精准地开展手术。

此外,系统上还打造了手术数据库,包含有丁焕文及其团队20多年来的优秀手术案例,方便更多医生学习和交流,推动骨科数字化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骨科手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创办企业和开发系统,供各医院的医生免费使用系统,让更多医生掌握这些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目前,已有80余家医院3000多名医生在使用该系统。

教书育人有“新招”

如今的丁焕文近60岁,除了在医院临床一线治病救人,同时也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讲台上教书育人,培养了大量优秀医学生。在教学方面,丁焕文认为不能光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需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如在解剖学课堂上,他会结合大量临床案例来授课,引导学生思维往临床和智能数字化医疗的方向走。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点多、枯燥乏味。为此,丁焕文带领解剖学教学团队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把3D建模、动画制作、虚拟仿真等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以清晰的视图、直观的动画等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他们也因此荣获2021年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教授(正高组)二等奖、2020年广东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教师或课程类”优秀案例一等奖、2020年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推进研究》高等教育类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丁焕文把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受访者供图

丁焕文时常告诉学生,一定要勤快做事,努力地多做事情,做好每一件事情,积少成多。做好学科融合交叉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实现传承,同时完成自己的个人经验积累。“走好每一步路,选准目标不断前行,终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标签: